7月12日至14日,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中华文化传承团”师生踏上潜山这片历史沃土,以“探寻非遗之美 传承文化之魂”为主题,开展为期三天的非遗文化调研实践活动。从千年窑火淬炼的痘姆古陶,到经纬交织的潜山舒席,再到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遗址,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文明厚度,用镜头记录传承故事,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活力。
痘姆古陶传承基地:触摸千年窑火
7 月 13 日上午,实践团队抵达痘姆古陶传承基地。在传承人的带领下,成员们仔细观摩了古陶制作的选土、拉坯、柴烧等工艺流程,感受痘姆古陶从“薛家岗泥土”到“国家级非遗”的活态传奇。随后,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,学生们亲自上手体验制陶,感受泥土在指尖流转的魅力,触摸到千年窑火的温度。学生表示:“原本以为制陶只是简单的手工活,实际操作才发现,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人的匠心精神。”
潜山舒席作坊:编织古艺新篇
当日下午,团队成员来到潜山舒席作坊。传承人详细讲解并示范了剖篾、编织等技艺,成员们纷纷动手尝试,学习舒席的编织技巧,亲身体验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。学生在编织过程中感慨道:“舒席的编织不仅仅是一种技艺,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。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宣传,让菲律宾sunbet下载_申慱sunbet现金网-【官方网站】人了解舒席、爱上舒席,让这项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。”
薛家岗遗址:探寻文明之源
7月14日上午,实践团队前往新石器时代薛家岗遗址进行文化考察,与千年前的文明对视,感受这部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带得走”的史前史诗。成员们在遗址博物馆内仔细观察出土的陶器、石器等文物,聆听讲解员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。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,成员们对中华文明的根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真正的与文明源头对视,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了非遗的魅力,更打破了传统 “师徒制” 传承的壁垒,推动非遗技艺向更广泛群体传播。团队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,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,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贡献了积极的青年智慧。当他们把13孔石刀、痘姆柴烧、舒席经纬重新写进自己的生活脚本时,便完成了从“看见传统”到“成为传统”的蝶变——既让千年记忆活在当下,也让自己的青春拥有了跨越时空的厚度与温度。(文、图:任利霞、韩 蕾 审稿:余 锋)
